玉米在生长过程中,除了需要氮、磷、钾等大量元素外,还需要多种微量元素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。 1. 锌(Zn) - 作用: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,参与玉米的光合作用、呼吸作用和生长素的合成等生理过程。能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,尤其是在苗期,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抗寒性和抗旱性。在生殖生长阶段,锌对玉米的花粉形成和受精过程也有重要作用,能够增加穗粒数和粒重。 - 缺乏症状:玉米缺锌时,幼苗叶片会出现白色或浅黄色的条纹,俗称“白苗病”。叶片还会变薄、变脆,节间缩短,植株矮小。严重缺锌时,玉米植株的生长会受到严重抑制,甚至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。 - 施肥方法:可以通过基施、追施或叶面喷施锌肥。基施时,每亩可施用硫酸锌1 - 2千克,与有机肥或复合肥混合均匀后施入土壤。追施锌肥可以在苗期或拔节期进行,每亩用量约为0.5 - 1千克。叶面喷施是一种快速补充锌元素的方法,常用浓度为0.1% - 0.2%的硫酸锌溶液,在苗期或拔节期喷施,一般每7 - 10天喷一次,连喷2 - 3次。 2. 硼(B) - 作用:硼能促进玉米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,对玉米的生殖过程至关重要。它还参与细胞壁中果胶物质的合成,有利于细胞的正常分裂和伸长,使玉米植株的茎、叶等器官正常生长。同时,硼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 - 缺乏症状:玉米缺硼时,最明显的症状是雄花不能正常开放,花粉量少且活力差。在植株形态上,表现为幼叶薄弱、发白,叶片扭曲,生长点发育不良,甚至死亡。在生殖生长阶段,缺硼会导致玉米果穗畸形,籽粒减少,出现“秃尖”现象。 - 施肥方法:硼肥可以作为基肥施用,每亩用硼砂0.5 - 1千克,与有机肥或其他化肥混合后施入土壤。也可以进行叶面喷施,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,用0.1% - 0.2%的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雾,每次每亩喷施溶液量约为50 - 75升,能够有效补充硼元素。 3. 锰(Mn) - 作用:锰是多种酶的激活剂,参与玉米的光合作用,在光系统Ⅱ中起到关键作用,能促进光合电子传递和氧气释放。锰还参与玉米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,对氮代谢也有一定的影响,有助于蛋白质的合成。 - 缺乏症状:玉米缺锰时,叶片上会出现与叶脉平行的失绿条纹,从叶尖开始向基部扩展。新叶的叶脉间组织变黄,叶片易出现褐色斑点,严重时叶片会变得软弱下垂,植株生长缓慢。 - 施肥方法:基肥中可以加入硫酸锰,每亩用量约为1 - 2千克。在玉米生长期间,发现缺锰症状时,可以用0.05% - 0.1%的硫酸锰溶液进行叶面喷施,每7 - 10天喷一次,连续喷2 - 3次,能快速纠正缺锰现象。 4. 铁(Fe) - 作用:铁是玉米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元素,参与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。它还在呼吸作用的某些酶系统中发挥作用,对维持玉米植株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。 - 缺乏症状:玉米缺铁时,幼叶先出现症状,叶片叶脉间失绿,呈淡黄色或白色,而叶脉仍保持绿色,形成典型的“黄绿相间”条纹。随着缺铁症状的加重,叶片会变白,甚至干枯脱落。 - 施肥方法:可以用0.2% - 0.5%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来补充铁元素。在玉米苗期和生长初期,如果发现缺铁,及时喷施,每隔7 - 10天喷一次,一般喷2 - 3次。也可以将硫酸亚铁与有机肥混合后作为基肥施入土壤,但要注意避免与碱性肥料同时施用,防止铁元素被固定而失效。 5. 铜(Cu) - 作用:铜是玉米体内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,参与光合作用、呼吸作用和细胞壁的木质化过程。它在提高玉米植株的抗逆性方面也有一定作用,如增强玉米对病害的抵抗力。 - 缺乏症状:玉米缺铜时,新叶发黄,叶尖干枯卷曲,叶片出现坏死斑点。植株生长缓慢,节间缩短,易倒伏。在生殖生长阶段,缺铜会影响玉米的受精过程,导致籽粒不饱满。 - 施肥方法:基施时,每亩可施用硫酸铜0.5 - 1千克,与其他化肥混合后施入土壤。当玉米出现缺铜症状时,可以用0.02% - 0.05%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叶面喷施,每隔7 - 10天喷一次,连喷2 - 3次。